萌生·明太祖动议
洪武二十一年(1388),翰林院庶吉士解缙有感于太祖朱元璋日常所读《说苑》《韵府群玉》等书存在诸多弊病,愿集志士儒英重新编写一部便于检阅的类书,其宗旨是“上泝唐、虞、夏、商、周、孔,下及关、闽、濂、洛,根实精明,随事类别”。太祖称赞其才,但后因解缙恃才傲物等故,修书之事未能启动。
洪武三十一年(1398),太祖又命侍读唐愚士等人辑“经史百家之言”为《类要》。同年闰五月,太祖驾崩,修纂之事因此搁浅。
正本·明永乐年间
明成祖朱棣于永乐元年(1403)旧事重提,修纂工作方重新启动,并定编纂宗旨为“凡书契以来经史子集百家之书,至于天文、地志、阴阳、医卜、僧道、技艺之言,备辑为一书,毋厌浩繁”。该书由解缙、姚广孝等担任总纂修,初名《文献大成》,历时六年(1403-1408年)而成,汇集上自先秦、下讫明初古今图书七八千种,且对所收文献甚少修改,堪称“典籍渊薮”。《不列颠百科全书》称之为“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”。
副本·明嘉靖年间
《永乐大典》在永乐年间纂修完成后,只抄录了一部,叫做“永乐正本”,虽然永乐和万历年间商议过刊刻,都因“工费浩繁”而搁置。嘉靖三十六年(1557),宫中发生过一次火灾,明世宗一夜下了三四道命令,由于抢救及时,《大典》得以保全。此后,为防《大典》再遭不测,世宗决定重录一部,此之谓“嘉靖副本”或“副本”。因为两部大典都深藏在皇宫中,没有刊印,流传稀少,在朝代更迭、内忧外患中被偷盗、抢掠、焚烧,“正本”消失了,“副本”也只剩下400余册。
几百年沧桑流散
《永乐大典》正本自永乐六年编修完成后,一直深藏禁中秘府,即使内阁重臣也无权翻阅。《永乐大典》副本录毕之后,文献中几乎再难寻到有关永乐正本的记述,亦未曾发现正本实物存世。因此,世人对正本的下落出现了诸多猜测,归纳起来,主要包括如下六种观点:陪葬嘉靖帝永陵;明万历年间焚毁;明末焚毁于北京;明末清初毁于南京文渊阁;藏于皇史宬夹墙内;毁于清乾清宫大火。
万历年间重修《文渊阁书目》时,大典所收之书已“十不存一”;后至清代,康熙年间徐乾学修《一统志》,称其更是“寥寥无几”。也正因此,《永乐大典》作为“遗书渊薮”的价值日益突显。
明清之际
回归自明代中期至今,历代学者辑佚工作从未停止,特别是清乾隆年间纂修《四库全书》时达到高潮。据清康熙间翰林院侍读学士高士奇撰《续编珠》记载,《永乐大典》副本早在明清鼎革之际已有佚失。清雍正年间被移至翰林院敬一亭后,副本屡遭厄运,绝大部分被有近水楼台之便的官员盗窃,少数或毁于战火,或被劫掠。至清乾隆年间开设四库全书馆时,专门成立校勘《永乐大典》散编办书处,至乾隆四十六年(1781),共辑出经史子集各部总计385种4946卷。其后,嘉庆、道光年间均开展过对《永乐大典》的辑佚工作。宣统元年(1909),翰林院将其仅存的64册拨交给京师图书馆(国家图书馆前身)。
20世纪
重聚自民国以来,诸多出版机构不断对大典进行影印出版,尤以中华书局和国家图书馆出版社成果最为突出。与此同时,对《永乐大典》的原生性保护研究也在不断加强,古籍“修复”专家坚持“整旧如旧”的修复原则,使《永乐大典》这一珍贵宝藏重新焕发出生机。
为了更好地保护《永乐大典》,传承文化根脉,挖掘珍贵价值,方便公众利用,百余年来,在社会各界和几代专家的不断努力下,通过政府拨交、海外送还、藏家捐赠、多方寻访等途径,《永乐大典》陆续回归重聚。此间,鲁迅、袁同礼、郑振铎、赵万里等贡献尤著。20世纪50至80年代,中华书局将历次收集所得卷册陆续影印出版。
修复
《永乐大典》入藏国立北平图书馆后,曾对其中40册进行修复,修复后的书皮纸张强度有限,存在部分书背重新开裂,绢制书皮颜色与原来的黄色不协调、修复使用补纸与书叶不平整等情况。另外一些未经修复书的书口、书皮四周和书角磨损,书叶上多有烬余的痕迹和水渍。2002年起,国家图书馆修复人员对馆藏《永乐大典》破损情况进行调查,在“整旧如旧”的原则指导下进行修复。在修复过程中,选用清早期“高丽纸”作为补纸,尽量保留书籍原材料,并控制水的使用。对原来修复不理想、但并不影响阅读、保存和利用的,仍旧保持原状,不再拆改。
[湖]字册再聚首
2007年11月,全国古籍普查督导组赴华东核查古籍善本时,意外发现加拿大华裔袁葰文女士处有一册《永乐大典》,为卷2272至2274。专家先后进行了四次鉴定,认定其为明嘉靖年间《永乐大典》副本的零册,且保存完好。此册为“模”字韵“湖”字册,与国家图书馆原藏两“湖”字单册恰好前后相连,于2013年10月入藏国图,是目前入藏国家图书馆最晚的一册。至此,国家图书馆藏《永乐大典》“湖”字册增至6册,其中有5册前后相连。
化身千百
自20世纪50年代起至今,中华书局陆续将自海内外多方寻访、搜集到的《永乐大典》卷册、零叶加以完善配补,于2024年完成最新版影印 。
本平台以中华书局最新推出的朱墨双色影印本《永乐大典》为基础,包含近年访得的、藏于海内外(英国阿伯丁大学图书馆存藏的第11907卷,美国亨廷顿图书馆10270、10271卷)机构及私人收藏的嘉靖钞本10卷, 按照古籍数字化加工规范,建设成数据准确、图像清晰、适应类书性质的专业数据库。未来还将致力于内容的知识化标引,并与专家学者合作,引入学术整理成果,打造阅读与研究《永乐大典》的综合性公益平台。